摘要:在社會轉型、經濟結構調整、促消費擴內需的背景下,夜間經濟應運而生。文章以廣州夜間經濟為探討對象,整合大量文獻數據資料,梳理了夜間經濟的形成與價值,歸納剖析了廣州夜間經濟發展的優勢與問題,進而辯證提出四點政策思考,立足全局,統籌夜間經濟發展整體布局;突出異質性,注重開發夜間經濟發展戰略元素;為廣州夜間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善治環境;強化多主體支撐,共同參與夜間經濟組織管理。
關鍵詞:發展;夜間經濟;廣州
一、夜間經濟的內涵界定
夜間經濟(night-time economy)這一詞并不新鮮,曼徹斯特于1993年發起“一天有更多時間”(more hours in the day)倡議城市中心區的經濟社會文化活動從早上8時持續到次日早上2時至4時。1999年,英國城市工作小組發布《走向城市復興》(Towards Urban Renaissance)施行24小時城市(24-hour city)策略,用可持續城市更新的辦法推動城市中心區復興,夜間經濟作為更新與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出現在政界媒體,并逐漸成為城市煥發新生的標簽與學術界追崇的重要課題。早在1973年,黑川o章發表文章“從8小時城市向24小時城市發展”有相同的理念,提出為避免城市中心地帶淪為死亡的契機,要把東京改造成24小時城市,將城市從夜間封閉狀態中解放出來,最大化最有效運行城市設施,促使東京比以往更具繁華和新生氣息。什么是夜間經濟?國內學術界對其內涵的界定多源于百度百科,一般指從當日下午6時到次日凌晨6時所發生的以服務業為主體的商務活動,是一種基于時段性劃分的經濟形態,是城市經濟在第二時空的進一步延伸(魏云剛,2010;靳泓等,2018),能創造就業與營收(黃兆仁,2019),與文化交融為滿足市民精神文化休閑消費(張金花等,2014)。夜間經濟也稱夜經濟,但夜間經濟是否等同于夜市有待考究。在古代,夜間經濟表現為夜市。1929年,《廣東民政公報》記載:“有所設夜市者,又稱黑市,買賣貨物,每于夜深至天未黎明之時,暗中摸索,天明即散?!笨梢姰敃r的夜市仍處于流動的形態。改革開放后,隨著城市經濟領域擴張,政府政策持續注入,以及地鐵商圈、夜游、網游電競、體育賽事等新常態的出現,作為夜晚下的市場經濟,夜市是夜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張金花等,2014)。
在國內主流文獻庫內,對夜間經濟進行學術架構梳理的研究比較少,多限于報刊的宣傳報道與政策文件解讀,以廣州夜間經濟為議題的學術研究更少。因此,厘清廣州夜間經濟發展的脈絡,理順其在匯入世界大格局中的國際化轉型方向,對廣州這座古城煥發新活力、推動“四個出新出彩”、重塑城市形象新生有重要意義。
二、夜間經濟的形成與價值
在古代,夜市作為夜間經濟的表征,可以追溯到殷周。據《周禮?地官?司市》記載:“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贝藭r的“夕市”尚未構成嚴格意義上的夜市。至唐末宋初夜市開始興起盛行,既有蘇州“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的興旺繁榮,也有樂而忘返于江浙的“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更有看盡揚州“夜雨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紜”的繁華與廣州“蠻聲喧夜市”的喧囂。南宋時期杭州夜市更是繁盛,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紀勝?市井》中稱夜市“與日間無異”,“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后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如遇元宵猶盛,排門和買,民居作觀玩,幕次不可勝紀……炭橋藥市、橘園亭書房、城東菜市、城北米市”。當時的夜市有一種通宵達旦的旺達與一年四季的不衰??梢娫缙诘囊故卸嗑壠鹩诘鼐壟c節慶因素,印證著古代夜間經濟的商業文明。
近現代中國夜間經濟因治安管制曾實行宵禁,或因動蕩慌亂而避跡藏時。1929年,首都市政部門飭令查禁夜市,認為其“不惟妨害國家警權……而直接貽害社會治安影響尤大、亟應嚴行禁止,以正民俗”,廣州亦如此,到1935年行政當局仍一度宣傳取締夜市。1936年,“上海之被稱為不夜城,是因為它的夜市比日市繁榮,譬如舞臺、酒樓、食館”,同時也是“銷金窟、消魂場”,讓“幾許年青人失足,若干有志者墮落”。1937年,長沙國貨陳列館招辦花園夜市供市民納涼,“每晚七時以后,坐位常滿”。1940年北京延續的三市分前后兩場,前半夜營業“約自酉至亥”時,后半夜則“約自寅至辰”時,多趁夜市變賣家產 。1949年前,佛山“每夜九時后,最繁盛之升平錦華等路,人跡稀疏,茶樓提前收市,新設歌壇,亦為之絕響!夜市遂成死市”,當時的廣州氣氛也緊張,到處強拉“豬仔兵”,致使夜市蕭條??梢?,動蕩時局整個社會購買力衰弱,貧困加深了整體夜間經濟恐慌。
改革開放后,夜市一度熱登經濟舞臺。1984年,廣州西湖路燈光夜市在全國掀起風尚,觀綠路、陸居路和小港路的燈光夜市相繼出現,番禺市橋城區的燈光夜市也是一派繁華。當時廣州夜間經濟形式比較豐富,“炒更、上夜校、食消夜”風氣盛行,“嘆夜茶”比飲早茶還要旺,粵曲夜茶和燈光夜市都是人們時尚的消遣方式。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現代治理需要,燈光夜市因自然消逝或違背初衷而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自2001年市政府出臺全面撤銷占道經營市場相關決定始,各區燈光夜市逐步撤市還路于民;2011年,伴隨著粵劇式微,橫跨三個世紀的榮華樓粵劇茶座“停播”;2012年,番禺市橋城區和大南燈光夜市還市于路。至此可見,廣州夜間經濟傳統歷久,如何彌新是時代之問,面向世界吸引國際眼球的夜間經濟尚未清晰。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中提到“活躍夜間商業和假日消費市場”,自此全國多省市接踵推出具體實施方案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稄V東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推進步行街、大型商圈改造提升”,要求“促進夜間經濟加快發展”,以“支持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夜間經濟作為廣州培育服務消費領域新的增長點,是廣州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極其重要的一域,市委市政府積極倡導并就發展夜間經濟提出新的思路和舉措。從開放“博物館之夜”到聚集15個商圈作為《廣州夜間消費地圖》中“夜廣州”的消費地標,再到《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以“嶺南文化、紅色文化、都市文化”為夜間經濟注入靈魂,廣州一直致力于發展夜間經濟,鍛塑聞名國內外的“廣州之夜”品牌。當下社會轉型、經濟結構調整、促消費擴內需的大背景為廣州夜間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廣州夜間經濟發展是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和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突破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jdourado.com/2/view-15427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