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討雷火灸聯合夾脊電針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留神經痛(PHN)的效果。方法 選取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PHN患者60例,以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應用夾脊電針治療,治療組應用夾脊電針聯合雷火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狀態、血清炎性因子及中醫證候積分的變化。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漢密爾頓焦慮評分法(HAMA)評分、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中醫證候e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以上各指標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以上各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夾脊電針聯合雷火灸治療PHN可有效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并有助于調節患者心理狀態和機體炎癥狀態,降低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提升患者整體治療效果。
關鍵詞:雷火灸;夾脊電針;帶狀皰疹;神經痛;視覺模擬評分法;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6-00-03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帶狀皰疹預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機制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發病后可激活免疫、炎癥反應,持續對周圍組織/中樞神經造成損傷,最終誘發PHN[1]。目前國內西醫在治療PHN中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常見的藥物類型包括麻醉止痛藥、三環類抗抑郁藥、抗癲癇藥等,這類藥物在治療PHN中具有較好的短期效果,可幫患者快速緩解疼痛[2]。但是上述藥物存在兩方面問題,其一是不良反應風險高,可導致頭暈、惡心、眼花、口干、肝腎功能損傷等多種不良反應;其二是遠期療效不佳,患者在停藥后易復發[3]。因此臨床在治療PHN中不斷探索,出現了理療、神經阻滯等療法,但這些治療方案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難以在PHN治療中發揮理想效果。而中醫在治療PHN中有獨到之處,本次研究嘗試以雷火灸聯合夾脊電針進行治療,選取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PHN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PHN患者60例,以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年齡48~83歲,平均年齡(65.20±11.96)歲;女性22例,男性8例;PHN病程28 d~
6個月,平均病程(3.08±1.17)個月;疼痛位置:面部5例,腹部6例,肋部9例,頸部6例,四肢4例。治療組:年齡50~85歲,平均年齡(65.48±12.30)歲;女性21例,男性9例;PHN病程28 d~6個月,平均病程(3.15±1.24)個月;疼痛位置:面部4例,腹部7例,肋部8例,頸部5例,四肢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發病位置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取得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關于人倫的倡導,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告知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PHN的診斷標準[4],明確有帶狀皰疹病史,且治愈后發生持續4周以上疼痛(刀割樣、緊束樣、閃電樣、燒灼樣等類型),伴有局部色素沉著、神經支配區域感覺、觸覺、痛覺等異常;②患者情緒焦慮、煩躁,睡眠質量嚴重下降。
排除標準:①帶狀皰疹未治愈、皮損等未恢復;②其他軀體性疾病導致疼痛;③存在癲癇病史、癲癇家族病史;④合并重大疾病,如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惡性腫瘤;⑤過敏體質者,對研究中治療方案不能耐受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應用夾脊電針治療,針灸針:選用0.25×25 mm、0.35×40 mm
規格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生產企業:貴州安迪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電針治療儀:華佗牌電針治療儀SDZ-II型(生產企業: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治療時取健側臥位,暴露患處及相應夾脊穴,對施針區域及周圍進行常規消毒,取穴參考患者疼痛位置(病變部位在上肢,取胸1-胸3;病變部位在胸脅部,取胸4-胸8;病變部位在腰腹部,取胸6-腰5)。使用0.35×40 mm針灸針向脊柱方向斜刺,進針深度約
2 cm,完成后連接電針治療儀,使用密波,通電治療30 min。之后再使用0.25×25 mm針灸針在距離疼痛區域邊緣0.5 cm
的正常皮膚處多針針刺,以疼痛區域為中心,進行包圍性針刺,呈15°夾角,每針針距1~3 cm。進針后捻轉,深度0.1~0.2 cm,使針尖在皮下形成小丘,針體懸吊不下落,針柄自然下垂,留針40 min。每日進行1組針灸治療。7 d為1個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雷火灸治療,雷火灸:采用直徑4 cm,南陽雷火灸。雷火灸應用方法:取一支雷火灸點燃,將點燃的一端靠近患處疼痛患處,保持2~3 cm的距離,將雷火灸在患處針刺范圍內和所對應的夾脊穴左右、上下、旋轉運動施灸,時間10~15 min,以患者皮膚微熱、發紅為度。1次/d,7 d為1個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
?、僦委熐?、治療后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評估時使用刻有0~10刻度的直尺,將直尺背面(無刻度)展示給患者并告知患者一側為無痛,一側為劇痛,依據自身疼痛程度選擇合適位置。讀取度數,作為VAS評分結果,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為嚴重。
nlc2022040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