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大古典名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從小學到高中,不同階段對四大古典名著有著不同的閱讀目標。運用適當的策略橫向推進小學階段的四大古典名著閱讀,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初高中的持續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四大古典名著 閱讀 橫向推進
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是古典小說中的璀璨瑰寶,閃耀著傳統文化的亮麗光芒。在小學階段,對于四大古典名著(原著)的閱讀,存在著兩種不良的傾向:一種是忽視閱讀,認為四大古典名著太難讀了,小學生讀青少版便可以;另一種是拔高,認為四大古典名著非讀深讀透不可,搞得小學生一看到四大古典名著就害怕,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本文通過梳理四大古典名著在小學階段教材上的內容編排,以橫向推進的策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品質。
一、四大古典名著在小學階段的教材編排
小學階段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古典名著單元,單元篇章頁上的導語“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殘”非常準確地概括出了四大古典名著各自的特點。本單元內的四篇課文便選自四大古典名著:《草船借箭》根據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的相關內容改寫;《景陽岡》節選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節選自明代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紅樓春趣》選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詞”。以“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為主題的“快樂讀書吧”欄目就安排在這一單元,其中“你讀過這本書嗎”重點推薦了《西游記》,“相信你可以讀更多”推薦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靶≠N士”提示學生注意古典小說的章回體特點,閱讀時可以借助“回目”猜測每回的主要內容。
由此可見,雖然四大古典名著在小學階段都出現了,但只有《西游記》是被重點推薦的,而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則不作硬性要求,鼓勵學生根據興趣選擇性閱讀。
二、小學階段四大古典名著閱讀的橫向推進策略
小學生讀四大古典名著,重在啟蒙。教師要在學生了解民間流傳的基礎上,充分激發他們閱讀古典名著(原著)的興趣,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小學階段橫向推進古典名著閱讀可以采取如下具體策略。
1. 從一篇到一本,激發閱讀興趣
沒有閱讀興趣,便不可能有真實有效的閱讀過程,借古典名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我們要緊密結合小學階段古典名著單元的編排特點“四篇課文分別選自四大古典名著”,展開“從一篇課文到一本古典名著”的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這一篇”與“這一本”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這一篇”是引子,通過“這一篇”,激發學生閱讀“這一本”的興趣;一旦離開了整體的“這一本”,“這一篇”便缺少了更多的生命活力。從一篇到一本,便是引導學生沿著課文找書讀,這是激發閱讀興趣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正如王榮生教授所言,把課文當“引子”教,由節選引向長篇作品,由選篇引向整本書閱讀,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長篇作品或整本書。
教學時,我們首先要從“這一本”出發,尋找“這一篇”,讓學生清晰地了解“這一篇”來自“這一本”古典名著的哪個回目、哪個章節,建立起一篇與一本之間的聯系。如學習《景陽岡》,借助課后“資料袋”了解《水滸傳》,然后打開《水滸傳》目錄,找到第二十三回“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接著翻到這一章節,看看課文是從哪里節選出來的。其次,在教學推進的過程中,“這一篇”也要不時地呼應“這一本”,以加深“這一篇”與“這一本”之間的相互聯系。如《草船借箭》是改寫的現代文,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與課后“閱讀鏈接”的原文展開比較閱讀。用心比較,挑戰的就是學生的思維,激發的就是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在學習“這一篇”后,教師要自然地引著學生走向“這一本”,真正開啟古典名著的閱讀。
2. 從自讀到共讀,營造閱讀氛圍
自讀與共讀是兩種不同的閱讀形式。自讀是自己一個人閱讀,一個人靜靜地與文字對話;共讀則是一些人在約定的一段時間內共同閱讀同一本書,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共同成長。閱讀四大古典名著(原著)更需要的是“共讀”的閱讀形式。教師可以通過共讀來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我們可以開展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有條件的還可以開展親子共讀。師生通過共讀古典名著,擁有了共同的閱讀記憶,成為了閱讀共同體;同伴通過共讀古典名著,有了群體歸屬感;親子通過共讀古典名著,建立了一個共同的有關古典名著的話語環境,共同交流,其樂融融。
在共讀的過程中,教師、家長要引導學生養成“說來聽聽”的好習慣??梢院蛯W生交流共讀時的困惑,可以聊天般地交流書中感興趣的故事,還可以交流閱讀的真切感受……這一本古典名著的意義在共讀中走向了豐滿,我們通過共讀繼承共同的文化遺產,享受到真正有意義的閱讀生活!
3. 從一種到多種,豐富閱讀方法
四大古典名著都是大部頭的小說,如果我們只是機械地要求學生快速地讀起來,快速地讀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學生便會覺得索然無味。單純地使用一種速讀的方法快速地推進古典名著的閱讀,往往會事與愿違。教師要巧妙地運用選讀、猜讀、速讀、跳讀、回讀等多種閱讀方法,為學生架起一座走向古典名著的橋梁,引導他們打開書,興致勃勃地讀下去。
第一,我們要用選讀的方法,去關聯學生已有的故事儲備。引導學生從回目出發去選擇閱讀自己原本熟悉的那些故事,去消除閱讀古典名著(原著)的畏難情緒。第二,我們可以用猜讀的方法,從回目出發去探尋未知的故事內容。猜讀的過程是積極的閱讀過程,不管預測是否正確,閱讀印證同樣充滿了快樂和趣味。在選讀、猜讀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章回體小說的特點—瀏覽回目的標題,就可以大概知曉故事的內容;有的一回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的好幾回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第三,我們采用速讀的方法連滾帶爬地閱讀整本古典名著,沒有壓力,沒有提問,不摳字眼,不必摘錄,遇到讀不準的字、不理解的詞等“攔路虎”直接跳過。這個過程完全就是為了興趣而閱讀,在速讀的過程中建立起這一本古典名著的整體印象。第四,我們可以聚焦鮮明的人物形象展開有目的的跳讀,直接跳過與此無關的章節內容。通過主動聚焦,對古典名著中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第五,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閱讀任務來誘發回讀。閱讀任務是回讀的橋梁,可以由教師結合每一本古典名著的特點來設計,也可以由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興趣來選擇,學生甚至可以重新設計自己最感興趣的閱讀任務。
4. 從常規到創意,提升閱讀品質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輸出與輸入同樣重要。如果只是一味地輸入,而沒有相應的輸出,所看的書可能也就是堆砌在腦海中的閱讀信息而已,自然無法擁有高質量的閱讀品質。常規的讀寫鏈接方式是閱讀完整本書以后,便以寫讀后感的方式進行輸出。寫讀后感確實是一種常見而且比較有效的輸出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積極思考,獲得比較深入的閱讀理解,實現讀寫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但如果小學生閱讀四大古典名著,也運用這樣常規的輸出方式,無形之中就拔高了閱讀要求。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古典名著(原著)是一大挑戰。小學生能夠讀起來,并堅持讀下去,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教師應引導學生變著花樣去閱讀,讓輸入變得簡單、有趣;還要變著花樣去輸出,讓輸出變得有創意、有品質。采用富有創意的多種形式展開古典名著的讀寫過程,從輸入到輸出形成一個自然吞吐的良性循環,促進閱讀思維的發展、閱讀品質的提升。
跳讀時,我們可以“順著主題來摘寫”,摘錄《西游記》中描寫孫悟空神通廣大的句子,摘錄《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我們也可以“搜集信息來拼寫”,讀《西游記》可以收集閱讀信息寫寫“孫悟空的那些稱謂”,讀《三國演義》可以收集信息寫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刈x時,我們可以“展開對話來暢寫”,與古典名著中自己喜歡的人物展開對話,或者就直接給他寫一封信,與他暢談一番;還可以“假設想象來創寫”,假設自己就是古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發揮奇特的想象,創編一個新的故事……面對如此富有創意的輸出任務,學生自然興致勃勃地投入其中,閱讀品質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小學是接觸四大古典名著(原著)的初級階段,橫向推進的策略使教師采用多種方法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初高中的深入閱讀做好鋪墊。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
724132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