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并通過案例選擇、案例實施、案例分析、案例總結四個環節,介紹了案例教學法作為中小學教學改革新方法在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操作要點。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高中 生涯教育
案例教學法是由教師控制的、學習者作為主體參與的,依據真實的案例、圍繞案情發展而展開的互動式教學方法,20世紀20年代由哈佛大學首創,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案例教學法縮小了教學情境與實際問題的距離,提供了替代性的經驗,在師生互動的討論與分析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轉變了傳統課堂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是教學形式上的革新。
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國,是幫助學生樹立主動發展的觀念,掌握生涯規劃的知識與技能,確立生涯發展目標,進行生涯決策,尋求最佳生涯發展路徑的有計劃的專門性的教育活動。隨著我國高中課程和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深入,生涯教育日益受到高中學校及相關人員的重視。生涯教育課程是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專門針對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相對較少。案例教學法是高校生涯教育課程的常用方法,我們可以嘗試借鑒到高中的生涯教育課程中。高中生受到年齡、生活閱歷等因素的限制,理解生涯教育相關理論以及掌握實操的各步驟均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高中生涯教育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從案例中尋找榜樣,激發學習的 興趣,有助于學生理解理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思維方式發生轉變。本文結合“生涯意識喚醒”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關于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教學中應用的一點思考。
一、精心選擇案例
高中生涯教育課程屬于三級課程中的校本課程,沒有國家指定的教材,因此在教學參考資料的選擇上有很大的自主性,這為進行案例教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吧囊庾R喚醒”是學生進入高中接觸生涯教育的第一節課。教學目標為了解生涯規劃的目的、意義及路徑;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樹立生涯規劃的意識。我們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介紹“過來人”高中階段生涯規劃的真實案例,既能讓學生感到親切,又能引起學生興趣,調動他們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在選擇案例時,我們收集了互聯網、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中公眾人物成長的案例以及大量校友的成長資料,進行匯總和比較,最終鎖定了本校畢業生小菲(化名)的人生經歷,將其在微信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結合教學目標進行了編寫。當年,小菲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順利考入北京大學,又按照大多數人眼中的成功路徑,在研究生階段選擇了容易出國留學的專業。她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后,在科研領域并不能找到快樂和價值感,于是辭職回國做了一名培訓學校的學科教師,并成了知名的博主。這是一個相對典型的真實事例,沖突明顯,滿足了高中生涯課堂的案例真實性、典型性、針對性、實效性和適切性等要求。學生能從學姐的經歷中體會到對好成績、好大學的片面追求的弊端,感受到名校光環等外在評價標準與個人興趣、價值實現間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他們對高中時期進行生涯規劃的重視。
二、精細實施案例
好的案例離不開好的呈現方式,教師怎樣切入、怎樣引導、怎樣組織、怎樣總結,是否能夠突出主題、強化重點,都影響教學效果。以上述案例為例,我們通過以下步驟呈現。
1. 用心組織,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根據案例中主人公的經歷,以學生認知上的沖突為切入點,提出問題:“如果這是你今后的人生,你會給你的人生打幾分?0~10分,10分為相當滿意?!辈⒅鸩浇o出下列信息。
(1)中考本可以免試進市重點高中,但仍舊參加了中考,拿了狀元,順利進入高中。
(2)高中拼搏三年,成績穩定,考進北京大學。
(3)申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
很顯然,這樣的學業成績會讓學生們羨慕不已,接下來,教師介紹主人公就畢業于本校,在學生們的一片沸騰聲中,再將話鋒一轉:“這樣的履歷表難免讓我們在心中為她貼上‘學霸’的標簽,把她作為教育的成功典范傳頌……但是,今天不是很多人預想的如何考上名校之類的‘學霸養成技能分享’課,而是要探討這位學姐最近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一段心路歷程?!?/p>
以下為這篇公眾號文章的部分摘錄。
然而在這個近乎完美的學霸故事里,只有我自己知道一定有哪里不對。因為隨著學歷的增加,我的自信心和學習效率都在急劇地消減。我頻繁地做著重回高考考場卻什么題也不會做了的噩夢??纯粗車耐瑢W,總覺得自己是最差的那個。每天起床去實驗室干活都不情愿,甚至產生過許多次不想再讀下去的念頭。年少時大家都喊著的當科學家的夢想近在咫尺,可我一點興趣也沒有,只想著能找到個工作就行啦。
在這(高考)之前,人生目標簡單而清晰:考上名牌大學。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家長認同,只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可以從此幸福地生活。這一目標實現的途徑也很明確,考高分。于是我不用思考上大學究竟是為了什么,也從未想過自己喜歡什么,只要修煉考試技能就好,其他活動通通都是浪費時間。
可是通關之后,沒人告訴我該干什么了,從來未曾獨立思考過的我一下子迷茫起來。再說到選專業(研究生階段定研究方向),更是一頭霧水,除了考過的科目,其他的可以說完全沒有概念,最后就選了一個容易出國的專業。
讀博后才發現,考試成績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了。投身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素質我又都沒有訓練過,加上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頂尖學校,周圍同學都是精英,我不得不接受更嚴重的信心打擊。
……
我最痛苦的時刻,是告訴爸媽我不喜歡我的專業,讀不下去了,他們反問我:那你喜歡什么?我竟然什么也答不出來,那種茫然令我近乎絕望。年過三十仍然不知道喜歡做什么的我,離成功也實在太遠。
2. 討論分享,關注學生體驗
通常案例講述到此,學生們強烈的認知沖突會導致課堂出現短暫沉默。此時讓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案主的感受:“此刻,如果你是學姐,你給自己這樣的人生打幾分呢?”不但呼應前面的提問,也引出接下來要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學姐的經歷哪個地方讓你印象深刻?如果她回到高中時代,你認為她會對高中時的自己,提出哪些建議呢?”教師組織全班分小組討論,學生們積極思考,分享觀點和感悟,提出疑問,再由每組派代表發言。課堂上很多學生發現,活成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沒有自己的規劃,沒有自由的意志,好成績也許就是一個“坑”;高中時不看方向,未來的人生也許會走很多彎路。他們也表示現在和學姐當年有著相似的想法,只是想著考出更高的分數、名次,考層次更好的大學,對未來人生發展并沒有清晰的目標。在交流活動中,教師要始終保持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創造安全、輕松、自由的討論氛圍,對學生發言給予肯定并適當點評,總結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3. 注重引導,精心設計結尾
至此,引導學生重視生涯規劃的目標實現了,但學生們對案例中主人公的共情沒有結束,他們為學姐惋惜,還覺得好奇。教師要將案例圍繞著主題及學生的情感需求進行結尾,將學姐的近況分享給學生們,讓他們放下懸著的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這位學姐選擇了離職回國。她現在已經是三個寶寶的媽媽,并將生活重心從實驗室轉向家庭教育,工作穩定,家庭和睦。她通過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人的成功最后要歸結于她是否愿意從事她的事業,并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她用這樣的心得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們,還將這些經歷和感悟寫成文章,發表在網絡上,目前她已經成為了小有名氣的育兒寫手!”
三、精研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分析哪個點?如何進行分析?如何結合知識點?這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精心研究,吃透理論,通過歸納、總結,將案例與理論有機融合。
分析案例時,要通過對預設提問層層推進,充分展開討論,來實現教學目標。
問題1:“結合大家給學姐的建議,談談什么叫生涯規劃?!?/p>
目的是梳理學生給出的建議,確定生涯規劃的定義。
問題2:“高中三年始終貫穿著選擇,大到選科,小到加入哪個社團,結合案例談談高中階段的選擇會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生活質量產生哪些影響,你還知道高中面臨哪些選擇?!?/p>
目的是指出高中階段開展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讓學生了解高中階段是學生初步做出生涯規劃的重要時間,因為這時人的個性已基本形成,馬上面臨的高考選科實際上就是對未來職業的第一次定位,三年的學業規劃是未來人生的奠基工程,而高考志愿將很大程度決定你的人生選哪條路,會有什么樣的風景。對“選擇”的提問,可以調查出學生目前了解選科及升學途徑的情況,初步掌握他們學業規劃的現狀,并介紹升學途徑的相關知識。
問題3:“學姐認為只要修煉考試技能就好,其他活動通通是浪費時間,你怎么解決生涯規劃與修煉考試技能的沖突?”
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高中生涯規劃可能面臨的時間沖突等問題,是對學生自主規劃能力的一次訓練,學生們可以從同伴的討論過程中獲得啟發,增加自我管理和規劃的意識,為后續系統學習本課做鋪墊。
同時,教師又要隨機應變,提出生成性的問題。如在問題3的環節,有學生表示解決的辦法是聽家長的,教師可以選擇繼續追問:“如果你的志愿方向和家長的心愿沖突,你會怎樣做?如果你按照家長的決定上了大學后,發現專業不適合你自己,這樣的結果誰來負責?”用生成性的問題促使學生繼續討論,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觀。
四、精準總結案例
案例總結在案例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是對后續教學的過渡和引申。在案例總結中要精準把握案例中的關鍵點,以及在討論中出現的優點和不足,強化前面討論的內容,并留下思考的空間,為后面內容做好鋪墊。如“通過案例討論,我們了解了沒有經過生涯規劃,就容易在人生的賽道上搭錯車、跑錯路。太多的努力最后可能都是徒勞,深刻體會到了高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學姐,雖然我們尊重并恭喜她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但還是隱隱地感到惋惜—近十年的專業之路,頂級的教育資源在某種意義上是被浪費了。所以,為了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做出決策,使未來的人生更幸福,讓我們一起開啟生涯規劃之門”。
五、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應用的啟示
1. 學校要組建生涯教研團隊,共同開發教學案例
高中生涯教育近十幾年隨著高考改革的步伐才被重視起來,但師資隊伍缺乏,教研能力不足。學校一方面要增加編制招聘生涯教育專任教師,召集本校的心理教師、優秀班主任、有學習力的青年教師,構建高品質的專兼職教學團隊,實現學科前沿理念、案例與實踐中大量畢業生成長個案的有機融合,創編一大批校本化的案例;另一方面要組建“青藍助夢團”,吸納一些優秀校友、學生家長和當地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總監作為校外生涯導師,豐富本土化、實踐化的案例。通過多方合力,精心教研,共同促進生涯教學案例的開發,促進課程校本化、特色化。
2. 生涯教師要轉變角色,提高案例教學的能力
在案例教學的實踐中,教師的首要工作是圍繞案例設計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考。教師要以學生學習促進者、輔導者的身份出現,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在生成。教師要依據學生實際挖掘適合的案例,在教學情境中把握團隊合作學習的技巧,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生涯教師要系統地學習和科學地訓練,不斷精進。
3. 學生要轉變態度,適應案例教學的模式
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相對被動的接受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參與創造、積極思考、大膽質疑的學習模式。學生要形成積極主動參與討論的意識,逐漸習慣參與生涯課堂上沒有標準參考答案的討論,學會為得到知識而尋找很多參考資料,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轉變正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改革的方向,不僅能提高生涯學科的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促進其自身素養的提高。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大招標課題“普通高中選課走班及其課程體系構建研究”(No.19010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1.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中學;3.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職教中心)
責任編輯:趙繼瑩
724132105@qq.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