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傳播是以智能技術為基礎,將媒介與技術結合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算法技術挖掘、分析數據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生產傳播鏈條,在傳播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智能傳播的快速發展,國際傳播環境也發生相應變化。本文分析了智能傳播時代下我國國際傳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了可行的傳播策略,為我國國際傳播的策略創新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能傳播 國際傳播 傳播策略
國際傳播是對外交流的有效渠道,也是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國際傳播工作,傾力于在國際社會表達中國話語,構建中國敘事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集群,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隨著智能技術逐漸融入傳播過程,智能傳播建構的全媒體系統為我國國際傳播帶來新的啟發,因此探究智能時代下我國國際傳播的有效策略在當下就顯得尤為必要。
智能傳播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傳播領域,以智能算法為中心,實現傳播模式的更新與變革。作為國際傳播中重要的傳播方式,智能傳播建構全媒體系統,加深人工智能在傳播中的作用,應用技術打破傳播邊界,為我國對外敘事表達與形象傳播帶來全新機遇。
1.全媒體系統擴充傳播模式。全媒體系統為我國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模式渠道。全媒體系統可以第一時間對用戶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根據結果進行相應的傳播策略調整,使傳播過程可視化、精準化,有效提升我國國際傳播精準度。智能傳播以快速的采集技術與分析能力為基礎,聯合多方媒介技術平臺搭建全媒體系統,實現了“全程、全息、全員、全效”一體化的傳播模式。智能技術應用使得信息傳輸時效持續增強。全媒體系統在智能技術的基礎上,將分散的媒介平臺進行整合,建立數據整合分析平臺,成為用戶數據的集中運營中心,運用大數據客觀分析受眾的信息接收與傳遞過程,為用戶提供更加立體的信息呈現形態。全媒體系統突破傳統媒體單一滯后的信息傳播方式,是一種便捷快速的內容傳播新模式。
2.人工智能輔助深化傳播內容。人工智能技術為我國的國際表達提供了新的可能,可大大提升我國國際傳播內容表達的多樣性,提升海外用戶對內容理解的準確度。人工智能技術是智能傳播的重要支撐,可以通過準確分析用戶的語言習慣,創作出適合用戶的語言內容,打破國際傳播中因語言不同而產生的交流隔閡,提升不同語言與文化背景的用戶對傳播內容的深度理解。實際上,國際傳播中的傳播隔閡是一種常態。我國是高語境傳播國家,在溝通上較為含蓄,翻譯文本也很難將“發言者”的深層含義表達出來,使得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掌握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在翻譯時結合具體的文化語言背景,找出適合海外用戶閱讀習慣的傳播內容,將我國的國際傳播內容進行深層次解讀,為國際傳播的內容表達增添適配性。
3.技術結合打破傳播邊界。做好國際傳播,就要充分借助智能技術,將敘事話語穿插在不同的場景與情境中,傳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多領域以多維度進行敘事表達,多方面呈現我國的國際形象。智能傳播將技術與場景相結合,打破了場景傳播邊界,有效提升了國際傳播影響力。智能傳播可以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于各種場景,無論娛樂還是消費,都可以通過智能傳播打破傳播邊界,方便用戶接收傳播內容。
隨著智能傳播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與智能技術之間的關系已經密不可分。依托全媒體系統與人工智能技術,我國的國際傳播能力不斷發展。但智能傳播為國際傳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人機關系失調、智能社交過度、算法數據繭房以及傳播倫理失范等新的挑戰。
1.人機失調削弱傳播效果。在國際傳播中,信息內容的把關機制極為重要。單純依靠智能技術進行把關,容易出現把關不精準、內容缺少人文關懷的問題。如何處理人機之間的關系,是我國開展國際傳播工作面對的一項技術挑戰。社會學家盧因曾提出把關理論,他認為信息傳播渠道存在重重關卡,只有信息符合關卡設定的價值理念,才可以進入傳播渠道,被用戶接收。傳統的把關人主要是專業傳播人員,會根據自己的專業素養、職業操守與價值理念,通過信息把關確保內容的規范,以維護社會穩定、彰顯社會價值、展示積極形象。在智能傳播時代,智能機器人被納入信息把關機制,根據人類設定的標準進行信息把關。但智能機器人在技術層面缺乏變通,有時會過度注重信息篩選,而忽視信息內容的人文關系,容易導致人機關系失調,使信息內容生硬老套,削弱信息傳播效果。
2.智能社交影響主流話語表達。智能傳播時代引起社交方式的發展變革。社交平臺互動方式多樣,用戶可以在媒介平臺中自由地進行話語表達與互動。隨著用戶的話語權不斷上升,其在國際輿論環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主流媒體的話語表達。同時,當下的國際網絡環境中出現了一批“機器人賬戶”,它們可以自動識別相關詞匯,展開評論、互動等傳播行為,但很容易被具有意識形態偏向的輿論所操控。這些“機器人賬戶”數量龐大,識別快速,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引導輿論,阻礙我國國際傳播的主流話語表達。例如,雖然我國不斷強調對外交往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香港與西藏問題方面,始終堅持維護領土與主權完整,但在社交媒體推特中存在大量的“機器人賬戶”,它們通過多種語言發布有關“港獨”與“藏獨”的不當言論,意圖操縱國際輿論,干預我國內政,分裂我國國土?!皺C器人賬戶”通過數量龐大的轉載量與閱讀量在國際社會中肆意散布不實謠言,阻礙了我國主流話語的表達。
3.算法繭房限制國際敘事。在智能傳播中,利用算法技術M行數據分析是傳播領域不可缺少的環節,算法技術可以精準描繪用戶畫像,為用戶推送定制化內容,導致用戶沉浸在算法繭房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戶對信息內容的獲取。當前,一些擁有優勢算法技術的國家正在大規模積累用戶數據,爭奪數據傳播主動權。數據傳播依托于算法技術,將海量信息進行整合處理,能夠根據用戶畫像精準傳遞信息,實現算法技術對用戶的深層影響??梢哉f,掌握了數據主動權,就擁有了傳播優勢,對輿論引導與話語表達有很大助力。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中,歐美發達國家的算法數據傳播平臺的影響力相對較高,關鍵在于掌握了數據主動權,對我國的國際傳播話語表達構成較大影響。他們為用戶建構有利于本國輿論的算法繭房,將海外用戶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先進的國際理念進行隔絕,阻礙了我國的國際敘事與形象表達,不利于我國向海外公眾呈現真實客觀的大國形象。
nlc20220407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