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7月底和8月初,救護中心3只飼養半年以上的馬來穿山甲突然死亡,剖檢發現,3只馬來穿山甲腹腔均充斥著酸臭味的流質,胃壁有破裂孔,胃黏膜有潰爛灶,其中1只呈彌漫性。由此判斷,3只馬來穿山甲死因皆是胃穿孔引起,從剖檢癥狀判斷1例為急性,另外2例為進行性病例。流行病學調查,pH試紙檢測救護飼養的馬來穿山甲胃液pH為3~4;飼料經與臺北動物園和金華動物園對比,其中蘋果及貓糧比例過高;心、肝、脾、腎細菌常規培養未見菌落生長。綜合分析認為是因為不利于穿山甲消化的飼料占比過高,引發胃潰瘍而導致穿孔。經減少蘋果和貓糧比例,配方中增加奶粉和蠶蛹,并采用胃三聯療法法對消瘦個體進行預防性治療,至發稿時沒有因胃穿孔而死亡的病例再發生。
關鍵詞:馬來穿山甲;胃穿孔;病因分析;診療
中圖分類號:S8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5-0019-03
穿山甲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屬8種動物統稱[1],目前全世界穿山甲所有8種均已進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定為極度瀕危(CR)級。我國重點保護名錄野生動物名錄只將中華穿山甲列為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馬來穿山甲只是近年才認為在我國有分布[2]。馬來穿山甲分布于中南半島南部的低海拔森林中,食物以螞蟻為主,偶爾也食其他昆蟲,行為習性與中華穿山甲類似,只是分布更加靠南,對溫度比中華穿山甲更敏感。廣西現存的馬來穿山甲均來自于執法或救護獲得,因其種群快速走向瀕危,目前該類群物種的保護倍受社會關注。在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未明確馬來穿山甲可以在境內放生之前,救護的馬來穿山甲均置于人工環境進行飼養。因人工飼養穿山甲起步較晚,飼養方法和飼料配方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供參考的文獻較少,很多個體在長期飼養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的疾病。廣西救護中心2019年7—8月發生3例馬來穿山甲胃穿孔病例,查找公開報道的文獻,尚未見有該病發生的報道。醫學上胃穿孔多認為是消化性潰瘍的并發癥[3],葛午平等[4]認為新生兒胃穿孔同胃壁的解剖和血管分布有關,更多的是認為與消化性潰瘍、胃出血及醫源性損傷有關[5]。筆者通過對3個病例的剖檢、病理變化及細菌培養等進行分析,查找出可能導致該病的病因,并為臨床治療提出了預防性措施?,F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基本狀況
編號86#馬來穿山甲,收容救護時間為2019年1月2日,死亡時間為2019年7月21日。編號64#馬來穿山甲,收容救護時間為2018年10月30日,死亡時間為2019年7月25日。編號78#馬來穿山甲,收容救護日期為2018年10月28日,死亡時間為2019年8月5日。3只馬來穿山甲均為成年個體,在收容救護后的1個月內均已自主進食,并在轉入正常飼養期后體重恢復到了救護時的水平且有增加,直至死亡時未發現有其他病癥。馬來穿山甲食物組成為:貓糧17%、蘋果40%、雞蛋10%、黃粉蟲26%、螞蟻粉4%、其他3%。貓糧和螞蟻粉為干料,所有食物組成經加工打碎,用水攪拌為糊狀投喂。
2 診斷
2.1 發病情況
馬來穿山甲活動及進食均為夜間,且多為22:00以后,行為活動及臨床癥狀收集較為困難,因視頻監控覆蓋面不夠大,且未確立為目標個體,臨床癥狀發現和記錄較少。
86#穿山甲發病前幾日進食偶有波動,不過并未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死亡前1日該穿山甲仍有進食,2019年7月21日上午進行動物巡查時發現已經死亡。
64#馬來穿山甲較為消瘦,2019年7月21日發現進食少,身體僵硬,精神萎靡,皮膚蒼白,有貧血癥狀,糞檢有線蟲卵。經輸液并使用驅蟲、補充營養等手段治療后未見有明顯好轉,23—24日出現消化不良、拉稀等癥狀進一步惡化的現象,增加使用蒙脫石散治療,最終于7月25日死亡。
78#馬來穿山甲為突然死亡,死亡前未發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死亡當晚仍正常進食,于2019年8月5日上午發現已死亡。
2.2 剖檢變化
86#馬來穿山甲外觀可見頭、胸、腹部、肛門及四肢裸露肌膚大面積紫紅色瘀血,腹部略顯凹陷。切開腹部皮膚、肌肉時,可見腹腔黏膜明顯充血和滲水,打開腹腔時有一股酸臭味涌出,可見腹腔內各器官浸泡在紅棕色渾濁流質中,胃底部靠近賁門處可見一破裂口,裂口處有半消化食物殘渣流出,四周紅腫充血,裂口鈍圓且邊緣光滑。剪開胃內可見內壁數處有潰瘍灶,其中破裂口處胃黏膜缺損直徑約1 cm,其余潰瘍灶胃黏膜缺損較少;此外,大網膜、腸系膜充血糜爛,腹腔壁充血明顯,肝臟整體紅色略暗,可見有明顯萎縮壞死區域,壞死部位呈青黑色,膽囊蒼白增厚,小腸腸壁增厚,呈粉白色,腎表面充血,兩側肺臟皆可見充血氣腫,心包積液,其余臟器未見明顯變化。
64#馬來穿山甲死時個體消瘦,皮膚及可視黏膜蒼白。切開腹腔時有一股酸臭味涌出,可見腹腔臟器浸泡在棕色渾濁流質中,胃壁背側近大彎部有一破裂口,裂口有半消化食物殘渣流出,四周紅腫不明顯,裂口較狹長且邊緣不規則,剪開胃內可見潰瘍灶較少,且僅破裂口處有明顯黏膜缺損;此外可見大網膜糜爛,肝臟、腎臟泛黃,其余臟器未見明顯變化。
78#馬來穿山甲死時個體消瘦,腹部、四肢有多處紅色瘀血。切開腹腔時有一股酸臭味涌出,可見腹腔臟器浸泡在棕色渾濁流質中,胃底部可見一破裂口,裂口處有半消化食物殘渣流出,裂口四周輕微紅腫充血,裂口橢圓,邊緣不規則。剪開胃內可見內壁有數處潰瘍灶,其中破裂口處胃黏膜缺損直徑約8 mm,其余潰瘍灶缺損僅為約2 mm圓點狀;此外可見大網膜糜爛,腹腔壁有多處出血點,肝臟有輕微腫大,小腸部分臌氣,心包積液,右側肺臟可見輕微充血氣腫,其余臟器未見明顯變化。
2.3 實驗室檢查
2.3.1 胃液pH檢測 pH試紙檢測尸體胃液pH為3~4,唾液pH為6~8,與活體空腹提取的胃液和唾液檢測值基本一致。
2.3.2 常規細菌培養 心、肝、脾、腎細菌常規培養未見菌落生長,說明腸道內容物尚未倒流進入腹腔。由于條件限制,未作厭氧菌培養。
2.3.3 組織切片 組織切片送廣西民族醫院檢測。結果顯示,胃黏膜組織附鱗狀上皮,上皮明顯角質化過度并輕度水腫,小血管充血,上皮內散在灶性急慢性炎細胞。黏膜下層及肌層組織水腫,小血管充血、出血,散在灶性慢性炎癥細胞。
2.4 病因分析
由剖檢變化可認定,3只馬來穿山甲的死亡原因皆是胃穿孔導致,胃液及半消化食物流質進入腹腔,導致自體消化,出現急性或慢性腹膜炎,并最終導致死亡。分析其病因:3只馬來穿山甲均已進入飼養的穩定期,可以排除救護初期的應激因素,即消化道血管缺氧性痙攣所導致的代謝障礙和食物蓄積等。更多的可能是長期的食物不適應、消化系統疾病所并發的因素。86#馬來穿山甲可判斷為先發生胃穿孔,而后仍然進食,導致大量胃腸液和食物殘渣進入腹腔引發腹膜炎死亡;64#馬來穿山甲因本身體況較差,故在穿孔后腹腔感染初期因激烈的疼痛等導致休克性死亡;78#馬來穿山甲應是飽餐后穿孔,穿孔后胃腸液及食物流質直接流入腹腔,引發急性癥狀的休克死亡。3只馬來穿山甲穿孔位置基本是胃大彎部的底部,解剖上胃大彎近胃底部處相對是一個血管盲區,當胃進食或充氣后,這一部位容易出現漿肌層撕裂,容易導致胃穿孔。因此,也有學者分析胃穿孔與胃壁解剖特點和血管分布有關[4]。同時,64#和78#都有明顯的胃潰瘍灶,結合同期的近10多只馬來穿山甲仍處于消瘦和采食不穩定的狀態,pH檢測,穿山甲唾液與大部分哺乳動物的數值接近,即偏中性,但胃液pH3~4高于大多數哺乳動物(pH<2)[6]。綜合上述因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飼料中蘋果和貓糧的量過多,貓糧中過量的魚粉可導致胃潰瘍,蘋果酸(pH 4)影響了胃內容物的酸度,加劇胃潰瘍破壞胃壁,最后進一步發展為胃穿孔引致穿山甲的死亡。
3 預防性治療
(1)減少飼料中蘋果及貓糧的比例,蘋果占比降為20%,貓糧占比降至12%,增加10%的胡蘿卜,并添加適量奶粉和蠶蛹。
(2)對個體偏瘦、覓食不穩定的馬來穿山甲實施胃三聯療法,即用奧美拉挫、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灌服,1個療程為5 d,對食欲不振的個體增加1個療程治療,并有針對性地采取補液治療。預防性治療后未再發生胃穿孔的病例。
4 小結與討論
胃穿孔作為一種外科急腹癥,通常是由消化道潰瘍、胃腸道癌癥以及外傷性損傷等引起,其最嚴重之處就是在穿孔之后大量胃液流入腹腔,帶來強烈的化學性刺激并引發劇痛,并會引起化學性或細菌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休克,不及時搶救將危及生命[3]。人醫方面一經確診,均以手術措施進行治療,早期均有較高的治愈率。野生動物由于受觀察難和檢測難等因素限制,發病早期基本沒法確診,多以死亡轉歸。經剖檢后,可以對疑似個體實施B超等措施,有條件的可以作胃鏡檢查,對早期的胃潰瘍病例進行治療,可以降低胃穿孔病例的發生率。
穿山甲作為一種以螞蟻、白蟻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針對其胃的相關研究還較少,具體到胃內消化所依靠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甚至是pH多少都存在爭議。高天柱等[7]認為長尾穿山甲的唾液pH為2,胃液pH為8。筆者對數只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的pH試紙檢測顯示,空腹胃液pH為3~4,唾液pH為6~8,檢測值與大多數哺乳動物的pH相一致,數值的波動與胃內容物多少直接相關[6]。何小平等[8]認為,胃酸的分泌與胃排空無關,即胃酸分泌受食物量的多少影響,預示著穿山甲胃內容物的酸度直接受食物本身影響。胃酸與消化性潰瘍尤其是胃潰瘍以及胃黏膜損害的關系早已被公認[9]?;谔O果酸的pH接近空腹時馬來穿山甲的胃酸值,從而推測馬來穿山甲的胃潰瘍及導致的胃穿孔與食物中蘋果過量有關。
基于對3只馬來穿山甲的診斷及對疑似病例的治療結果,我們認為減少蘋果及貓糧的添加量正確,但投喂的量占比多少仍值得研究。另外,考慮到胃潰瘍一般都與并發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我們采用公認的胃三聯療法,并取得較好的療效。因此,我們認為醫學上用于治療胃潰瘍的胃三聯療法一樣適用于穿山甲,并能抑制胃穿孔病例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WILSON D E,REEDER D M.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M]. 3rd edition.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5.
[2] 吳詩寶,王應祥,馮 慶.中國獸類一新紀錄——爪哇穿山甲[J]. 動物分類學報,2005,30( 2) :440-443.
[3] 張富軍.淺談胃穿孔的病因與治療[J]. 中外醫藥研究, 2012,166(14):89-90.
[4] 葛午平, 俞 鋼, 朱小春, 等.新生兒胃穿孔的病因和診治分析[J].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9,17(1):70-78.
[6] 姜志茹, 王進海, 龔 均.犬胃內pH值及膽紅素的持續監測[J]. 中國實驗動物學報, 2003,11(4):240-242.
[7] 高天柱, 高 顏, 馬建汝.長尾穿山甲仿生態圈養行為保育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 2017(16) : 227-229.
[8] 何小平, 李福建, 朱人敏, 等.消化性潰瘍患者胃排空與胃酸分泌關系的研究[J]. 江蘇醫藥, 1999,25(8):570-571.
[9] 樊景堂. 胃酸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及藥物的臨床選用[J]. 中國社區醫師, 2007,9(6):10.